展現新聞人的新作為
編者按:人民日報今日刊發記者節評論文章,文中稱,新聞工作者被稱為歷史的記錄人、時代的瞭望者。新聞職業的榮耀,源自忠實觀察和客觀記錄,也體現在見證時代發展、推動社會進步。
文章認為,現實中,媒體融合方興未艾,傳播分眾化、對象化趨勢日益顯著。面對機器寫稿、智能算法的創新,傳媒行業正處于生產方式變革的風口;面對層出不窮的融媒體產品,“全天候”“全媒體”成為記者的必備素養。
文章強調,無論在路上,還是在現場、在臺前、在幕后,“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、時代風云的記錄者、社會進步的推動者、公平正義的守望者”,書寫新時代的榮光,新聞人定有新的作為。
以下為全文:
打開電視,現場直播、視頻連線讓觀眾身臨其境;翻開報紙,觀點言論、深度解讀助人在思想的廣場徜徉;拿起手機,新聞資訊、融媒產品令人應接不暇……在第十九個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,廣大新聞工作者用手中的紙筆、鍵盤、話筒、鏡頭,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和創新精神呈現著新時代的前進步履。
今年,從機構改革的運籌帷幄到南海閱兵的鐵流澎湃,從港珠澳大橋的亮麗名片到主場外交的國家魅力……每一個難忘時刻,每一個關鍵節點,總有新聞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身影、勤勉敬業的擔當。近日,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全球目光。盛會現場的辛勤忙碌,映照著新聞人的工作常態,展現出中國走向世界、世界來到中國的盛況。
新聞工作者被稱為歷史的記錄人、時代的瞭望者。新聞職業的榮耀,源自忠實觀察和客觀記錄,也體現在見證時代發展、推動社會進步。可以說,讓一撇一捺、一幀一畫成為歷史的追光、時代的注腳、前行的基石,是新聞職業的獨特魅力所在。
有人認為,新聞工作者對時間有一種本能的敏感。的確,在重要的時間節點,記者的價值尤為凸顯。今年,我們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。進一步深化改革、擴大開放,尤須高舉旗幟、引領導向;決勝全面小康、打贏脫貧攻堅戰,尤須鼓舞士氣、凝心聚力;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更應聯接中外、溝通世界……奮進新時代,更動人的傳奇等待新聞人去書寫。自覺承擔起舉旗幟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興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務,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,今天的新聞工作者舞臺寬廣、大有可為。
現實中,媒體融合方興未艾,傳播分眾化、對象化趨勢日益顯著。面對機器寫稿、智能算法的創新,傳媒行業正處于生產方式變革的風口;面對層出不窮的融媒體產品,“全天候”“全媒體”成為記者的必備素養。在這種背景下,新聞工作者肩負著更大的責任。應對挑戰、積極作為,有賴于賡續老一輩新聞人的光榮傳統,更仰賴于不斷增強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。
無論在路上,還是在現場、在臺前、在幕后,“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、時代風云的記錄者、社會進步的推動者、公平正義的守望者”,書寫新時代的榮光,新聞人定有新的作為。